时间:2025-05-16 09:08:23 来源:fish
有一类皮肤用药,口碑有明显的两级分化,那就是“激素”。有的人会“神话”它,认为它能治百病,但也有人很害怕,觉得“它是‘毒药’,用了就会毁皮肤”“会产生严重副作用”“会上瘾”……
那么,这类皮肤用的激素药膏,到底是“神药”还是“毒药”呢?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认识一下。
“皮肤用激素药膏”
是什么
其实,用在皮肤的激素(也叫“外用激素”),真实身份并不恐怖,它的名字叫做糖皮质激素,或者皮质类固醇。
外用激素的使用历史很久。
随后,Kendall 和 Reichstein 分别在 Mayo 诊所和苏黎世对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存在多种类固醇激素。
里程碑式的药物是氢化可的松,它于 1936 年取得专利,并于 1941 年获准用于医疗用途,并名列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
1954年至1958年间,多种合成类固醇被引入临床,如泼尼松、泼尼松龙、曲安奈德、甲泼尼龙和地塞米松。这些药物在治疗多种炎症方面各有优势,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帮助了无数的人。
包括氢化可的松在内的外用激素,自 20 世纪中叶引入以来,已成为治疗多种皮肤病的不可或缺的药物。科学家通过对氢化可的松结构进行修饰,发现了更多有不同活性的外用激素。根据激素的作用效果,它们被分为 7 个等级,最厉害的是超强效,最温和的是弱效。由于弱效的外用激素(比如国外的氢化可的松乳膏)安全性比较高,因此常常不需要处方就能轻易在药店里面买到。
外用激素确实很有用
但不是“神药”
在医学界,皮肤科医生们对于外用激素的看法是——“外用激素确实很厉害,但并不会神话它”。
不适用于所有皮肤问题:外用激素对某些皮肤疾病没有效果或者效果不好,通常不适合治疗感染性的疾病,包括真菌、病毒、细菌性疾病。
出现局部不良反应:皮肤萎缩、暂时性毫毛增多、红血丝、色素异常、屏障功能损伤、口面周皮炎、激素性玫瑰痤疮、毛囊炎等。
系统性不良反应:少见但严重的情况下,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出现血糖升高、医源性库欣综合征、盐皮质激素效应(如水肿、低血钙、低血钾和高血压)等。
外用激素,用得不对
就是“毒药”
大家记得 4 年前的一则新闻吗,一位博主曝光了一起疑似“大头娃娃”事件。
博主在视频显示,五个月大的“柚子宝宝”,在使用某款“特护抑菌霜”后,出现“大头娃娃”症状,脸部异常肿大。
新闻报道的“大头娃娃”。图片来自参考文献[1]
出现这个悲剧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抑菌霜”厂家的违规操作。虽然国家规定“消”字号产品禁止使用抗生素、激素等物质,但厂家知道这类产品监管不严、审批容易,因此铤而走险,违规添加激素。
其次,激素确实是很有效的治疗用药,厂家知道这一点,于是大量添加了超强效的激素成分——丙酸氯倍他索。
最后,激素在不知情或不合理地情况下使用时,确实会出现不良反应,尤其是大量、长期使用强效或者超强效的激素时,可能会有皮肤以及全身的不良反应。
类似的情况还被国际权威的医学期刊《柳叶刀》报道过。说得是一位 14 岁的孩子用了“抑菌乳膏”之后腿上出现了像妊娠纹一样的皮肤萎缩,药膏送到瑞典检测才发现违规添加了强效的糖皮质激素和抗真菌成分,但并没有在药膏的成分上标注。
上面 2 则案例给我们的提示是:
不要滥用激素
要选择靠谱的药品,而不是消字号的“抑菌膏”
要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只有合理用药,才能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并规避副作用。
警惕“激素恐惧症”
这里特别要提醒的是,有一类人,很容易“谈激素色变”,对外用激素唯恐避之不及,即便医生建议用,他们要么拒绝使用,要么不好好用,进而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这类情况,很可能是医学上说的激素恐惧症(steroid phobia)。
害怕使用激素的现象其实很普遍,有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激素恐惧症的发生率在 31% 到 95.7% 之间,平均为 53.2% 。不仅患者会出现,护理者、监护人也会有此情况,平均的发生率也是 50% 左右。
研究发现,女性患者、女性护理者、有经历过外用激素副作用的患者,会更容易表现出激素恐惧症。除此之外,流行病学调查还发现,频繁更换诊所、从医生那里获取的信息相互矛盾、居住在大城市的患者也更易出现这种恐惧。
不得不说,如果患者盲目恐惧使用激素的话,其实反而会妨碍疾病的正确治疗。由于害怕使用激素,病情可能控制得不好;如果他们转为选择其他的药品或产品,也可能会出现额外的副作用。
举例来说,很多湿疹孩子的家长不愿意规范用激素,转而选择宣称纯天然的、纯中药的产品,要是碰巧用的是违规添加了激素的抑菌膏,那反而是走了弯路。
外用激素,该用就用
但要合理使用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也知道了医学界对外用激素的态度——它既非毒药,也非神药。它是不可代替的一类重要的药物,应该合理地使用它。
如何合理使用?建议遵循以下几点:
第一、合理选择药物。在医生评估下,根据皮肤病变的类型、严重程度、部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外用激素及其剂型。例如,对于面部、皱褶部位等皮肤较薄的区域,应选择偏弱效的激素,目的是减少局部副作用的发生风险。
第二、控制使用时间和剂量。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外用激素,尤其是强效和超强效的激素。在病情得到控制后,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时减少激素的使用频率或逐渐停药,以防出现副作用。
第三、联合治疗。对于一些难以控制的或者复发性的皮肤疾病,可以考虑与其他治疗措施联合使用,比如银屑病患者要搭配保湿产品,或联合非激素的药物;比如湿疹患者要注意减少加重因素,注意防护和保湿。联合治疗的好处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激素的使用剂量和时间。
第四、及时随访,灵活调整。一个病的治疗方案要看疾病的变化情况,病情好转后需要调整用药,病情复发、加重的时候也需要调整用药。因此,最好是和医生建立好良好沟通,及时复诊,灵活调整用药。
第五、不要盲目自行治疗。在不了解自己的病情也不了解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最好是不要盲目自行治疗,也不要在非专业人士(小红书、网友、七大姑八大姨、朋友等等)的指导下治疗,即便对方也可能是好心,但风险也会比较大。
参考文献
来源:科学辟谣
吉备2013001号
四平广播电视台版权所有
吉ICP备15002920号
网站举报电话:315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