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需要昂扬的精神,昂扬的精神托举辉煌的事业。近年来,四平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广大群众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得到有效提升,绘就出一幅精神文明建设的崭新画卷。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一座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城市,既要有“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要有“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四平市以榜样引领道德风尚,面向基层广泛选树“典型”,激励全社会向榜样看齐,使文明新风广泛传播、深入人心。开展“四平好人 引领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在各级媒体开设专栏常态化宣传报道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事迹;选树“四平好人”1000余人,388人获评“吉林好人”及标兵,42人荣获“吉林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21人荣登“中国好人榜”,道德领域“群星”闪耀;倾情讲述好人好事,连续9年举办“四平好人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活动,每年选树10名“四平好人年度人物”,现场发布先进事迹并颁奖,活动效果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开展“‘艺’起致敬第十届吉林省道德模范”活动,根据“吉林省道德模范”王贵满、张木余的事迹和照片,创作辽河农民画作品,增强道德模范的荣誉感;制定出台《四平市礼遇和帮扶道德典型的实施办法》和具体措施,制作发放“四平市道德典型关爱礼遇卡”206张,让道德典型在教育就学、医疗保健、就业创业、参观游览、商铺消费等方面得到看得见的实惠;每年走访慰问生活困难的道德典型,帮助他们解难题、渡难关,让身边好人受礼遇、享尊重。
“四平好人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活动现场。李坤 摄
成风化人,明德至善。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出台《四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从维护公共场所秩序、维护公共环境卫生、维护交通安全等10个方面对市民行为作出规范,引导群众践行文明要求,养成文明习惯;开展“学文明条例、做文明市民”系列宣讲活动500余场,引导市民学条例、用条例、守条例,自觉抵制、杜绝各类不文明行为;利用室内外大屏、宣传栏等媒介,广泛刊播文明条例内容,规范公共文明行为,营造文明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开展“践行文明新风,争做文明四平人”系列活动,以文明餐桌、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居住等为主要内容开展活动110余场次;开展“反对浪费、崇尚节约”“文明旅游伴我行”等创建活动,强化公共场所文明秩序引导,营造更优文明旅游环境。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2024年四平市“千村美丽”村建立70个道德银行,并将反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陋风陋习,作为文明道德积分评价、基层社会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各级媒体开设移风易俗专栏,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紧扣重要时间节点,在“文明四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出《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弘扬文明新风,拒绝‘升学宴’”倡议书》等,呼吁广大市民摒弃陈规陋习,崇尚新风正气;发放“移风易俗 践行文明”宣传海报,从遵规守约、崇尚科学、喜事简办、厚养薄葬等6个方面宣传文明、科学、健康理念;联合网络名人“二龙湖浩哥”,发布“抵制大操大办”移风易俗短视频等。目前,全市各媒体平台移风易俗宣传内容累计阅读(点击)量突破600万人次。
梨树县人民法院郭家店人民法庭法官正在向村民们讲述移风易俗的案例。
成立文明婚俗劝导志愿服务团队300余支,组织各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通过宣传宣讲、文艺活动等形式,开展各类移风易俗宣传引导活动1000余场。铁东区山门镇编排三句半表演《移风易俗谋新篇 同心同德奔发展》,让群众在欢乐的气氛里,潜移默化地改变观念,让新观念、新风尚悄悄吹进寻常百姓家;铁西区仁兴街道电业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倡导文明婚礼 弘扬时代新风”文艺演出,社区艺术团以小品、歌舞的形式,使文明婚俗观念入耳入脑入心,助推移风易俗。截至目前,全市各级文艺爱好者已创作相关文艺作品30余个。文明花开扑面香,同心掬得满庭芳。四平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扎实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走深走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在城乡基层广泛开展“同心行动”文明实践项目,活动内容贴近基层、服务民生,得到群众广泛认可。在全面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水平的目标下,将“同心行动”升级打造为“同心工程”,在全市范围内更深更广开展,着力推进志愿服务融入城乡基层治理,让群众在参与活动中得到实在好处、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凝聚起同心同德、砥砺奋进的思想共识。夯实阵地建设,拓展系列矩阵。全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7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932个,对照《吉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标准》《评估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五有”,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提质增效;推广“实体书店+文明实践”“文明实践+阅读空间”模式,在5家新华书店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建强工作队伍,在全省率先举办文明实践专职公益性岗位人员培训,提升文明实践工作能力。精准服务群众,打造品牌项目。“同心工程”文明实践项目设计了八项重点任务,即“同心铸魂、暖阳、扶残、助学、护爱、富民、易俗、净美”,将服务群众日常化、经常化,使志愿服务更加贴近群众。将“同心易俗”和“我们的节日”主题相结合,开展“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佳节”活动20余场次,开展“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等活动30余场次。
四平市委社工部、市文明办、市公安局联合开展“文明礼让、志愿同行”主题活动。
铁东区组建“百姓名嘴”宣讲团,在“同心铸魂”文明实践活动中,结合身边事例,以生动语言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市直机关党员志愿者和社区“帮帮团”志愿服务队,在“同心净美”文明实践活动中,共同到弃管小区开展清理垃圾和小广告,以及清雪除冰等志愿服务活动;梨树县打造“天天向善·同心助学”暖心品牌,资助寒门学子完成学业,先后开展20余场“同心助学”、六届“圆梦大学”助学活动,已为1600余名贫困学生发放助学奖励金290余万元;双辽市辽北街道开展“同心扶残”活动,家住东风村的独居老人刘维新,因身体残疾行动不便,当地实践所、站志愿者定期帮助打扫房间,送去生活用品,陪老人聊天。助力乡村振兴,探索“文明+经济”模式。伊通满族自治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策划“文明经济”项目,成立“文明经济”志愿服务队,按照家庭和睦、邻里和善、干群和谐、兴旺富裕美、居住环境美、文明风尚美的“三和三美”标准评选文明户,村民们每多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活动,都将获得额外的动态文明积分,文明积分达到 500分的文明户,有资格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获得“文明经济”的签约权,助力增收。当前,已发展“黏玉米”“满族黏豆包”“文明经济大礼包”等特色产品,并形成“新文经小院”的品牌,2023年,帮助11个村234户文明农户创收400余万元,增收40多万元,户均增收1700多元。更多的群众见贤思齐,主动争当“文明户”。文明,是一个城市的“名片”。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变化和成效,与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要求“同频共振”,在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的同时,也让共建共享、“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蔚然成风。四平市加强对重点文明创建工作的指导,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在市级媒体平台开设“云上创建”“创建文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文明校园风采展”“家庭家教家风”等专栏,常态化展示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动态,刊发报道、短视频等150篇次,定期总结推广创建经验,形成示范效应。举行“家风润英城 幸福千万家”家庭家教家风巡讲活动,由各级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和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组成专业巡讲队伍,深入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围绕科学教子、文明家庭事迹分享、家庭教育观念等方面,开展主题巡讲20场,受益群众1000余人。目前,四平市已创建全国文明村镇15个、全国文明单位19家、全国文明校园2所、全国文明家庭2户。开展城市文明程度提升行动。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围绕“医疗广告较多和公益广告破损、卫生环境脏乱差、市政设施破损、农贸市场等经营场所脏乱差”等方面问题开展集中整治,疏堵结合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有效提升城市市容市貌,维护良好城市形象。发现问题530项,整改512项,整改率96.6%。在城区内增设公益广告景观小品6处和“微文明”引导公益广告牌113处,营造“人人参与,共同创建”的文明氛围;开展市容市貌环境和经营场所秩序提升行动,开展医疗广告乱象治理行动,清理大型户外医疗广告25处,清理公交站亭医疗广告150处,清理公交车身医疗广告36台,下架出租车医疗广告1100辆,清理小广告540处;开展城市“僵尸车”专项整治行动,清理长期占用停车位“僵尸车”104辆,清理占车位物品300余处。
铁东区交警大队携手四平市红十字志愿服务队海上虎分队开展“文明交通、安全出行”主题活动。
注重发挥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开展“奉献社会、引领文明”主题活动,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带头作用,促成81家国家级、省级文明单位与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结成共建对子。立足文明单位物质条件、人才资源、文化技术及精神文明创建经验等方面的优势,深入基层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文明实践活动。2024年已开展结对共建活动320余场次,架起文明单位与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连心桥,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四平市委党校以“奉献社会 引领文明”为主题,深入伊通满族自治县景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主题宣讲会。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培养树立青少年典型,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累计选树1105名四平市“新时代好少年”和标兵,531人获评吉林省“新时代好少年”。四平盲童学校学生孙湘茗的事迹,在吉林省“新时代好少年”发布活动中被重点宣传展示,在省委宣传部协调下,“中国好人”、易视顿眼科集团董事长杨春武为孙湘茗提供免费就医帮扶并捐款1万元。广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系列实践活动,培养青少年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开展“我心中的红色经典”读书活动,光明日报出版社向全市30所中小学校捐赠红色书籍;开展“强国有我·不负韶华”主题征文活动,征集360余篇征文向《走向成年》等刊物投稿;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通过网上敬献花篮、书写感言寄语等形式,表达对先烈的崇敬之心、感念之情、传承之志,全市约10万余名中小学生参与;开展“童声里的中国”少年儿童合唱活动,精选10余个优秀合唱视频在“文明四平”视频号展示,中央文明办征集《我们的田野》MV画面,四平市第三中学羽之翼合唱团演唱视频片段被采用并在江苏卫视展播;开展“阳光润心 健康成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全市各中小学通过心理健康课、中高考前心理咨询、观看心理健康教育短片和送课进校园等方式,关注、呵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广泛提升师生的心理健康认知水平。
来源:吉林日报